在线咨询

关闭

打开

24小时热线:13768310819

  1. 行程
  2. 景点
  3. 新闻
  4. 酒店
行程搜索
景点搜索
新闻搜索
酒店搜索
搜索 进入搜索
广告
广告

新加坡介绍

国名: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国名来由: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盘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别称:星洲、星岛面积:699.4平方公里(新加坡统计局2005年统计)。
首都:新加坡(Singapore)
时差:比格林威治时间早8个小时,与北京时间相同。
独立日:8月9日(1965年)
国旗: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五颗白色五角星。红色代表人类的平等,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新月象征国家,五颗星代表国家建立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颗星的组合紧密而有序,象征着新加坡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国徽:由盾徽、狮子、老虎等图案组成。红色的盾面上镶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与国旗相同。红盾左侧是一头狮子,这是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在马来语中是“狮子城”的意思;右侧是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红盾下方为金色的棕榈枝叶,底部的蓝色饰带上用马来文写着“前进吧,新加坡!”
国歌:《前进吧,新加坡》
国花:以一种名为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为国花。东南亚通称兰花为胡姬花。卓锦·万代兰是由卓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丽端庄、生命力特强,它象征新加坡人的气质和刻苦耐劳、果敢奋斗的精神。

国家政要:内阁资政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长期担任总理,1990年11月辞去总理职务,改任内阁资政;总理吴作栋(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任总理;现任总理李显龙,2004年8月12日宣誓就职,成为新加坡第三任总理,12月当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新一任秘书长,2006年5月再次当选新加坡总理,5月30日宣誓就职。总统纳丹,于1999年8月18日当选为新加坡共和国总统,9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2005年9月连任。


自然地理
  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99.4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

 

人口
  公民和永久居民360.8万,常住人口448万(2006年)。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人占8.8%,其他种族占2.4%,包括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和西方人。每平方公里达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英语、华语(其中汉语普通话、广东话最为普遍)、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语为马来语。英语为行政用语。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使用英语和华语。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华人及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此外,还有人信奉基督教。

简史
  传说在远古时代,亚历山大大帝的后裔乌塔马王子在海上航行时,船被暴风雨刮到现在的新加坡岛上,在岛上,王子看到一头怪兽,浑身赤红色,头部的毛黑亮,胸前还有一撮白毛。随行人员告诉王子这是狮子,王子便把这个不知名的小岛称为“新加普拉”,也就是狮子的意思,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新加坡古称“单马锡”,18到19世纪是马来西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9世纪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在亚洲的重要贸易港口和军事要塞。1942到1945年,被日本统治,并沦为日本的直辖殖民地。1956年6月成立自治邦,实行内部自治。1963年9月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在李光耀的带领下,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
  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

 

政治
  宪法规定: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6年。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总统有权否决政府财政预算和公共部门职位任命;可审查政府行使内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谐法令所赋予的权力以及调查贪污案件。总统顾问理事会受委向总统提供咨询与建议。总统在行使某些职权,如主要公务员任命时,必须先征求总统顾问理事会的意见。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议会称国会,实行一院制。议员由公民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占国会议席多数的政党组建政府。
  新加坡是英联邦成员国,实行总理内阁制。
经济  新加坡的经济传统上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独立后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引人瞩目,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旅游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独立后,政府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90年代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5%,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旅游业是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景点有圣淘沙岛、植物园、夜间动物园等。
  货币:货币为新加坡元(S$),1元等于100分。纸币面值有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硬币有1分、5分、10分、20分、50分、100分。
  交通: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联系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航空中心,航线通达54个国家(地区)、127个城市。从中国的北京、广州、厦门、深圳等城市都可直航新加坡。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机场之一。 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先进,有火车及巴士来往马来西亚、泰国各主要城市。长途巴士总站设在新桥路,每天有数班车通往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关丹、马六甲等。
  地铁:地铁是新加坡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地铁全长67公里,设有42站,分为两线:即从海滨湾通往义顺为南北线,从巴西立通到文礼为东西线。在每个地铁车站里都有标示非常清楚的路线图及使用说明,搭乘地铁前最好先确定车费及地点。南北线以“N”表示,黄色表示北行线,红色表示南行线;东西线以“W”表示,绿色表示东行线,蓝色表示西行线;市中心区以“C”表示。要查看站名只要记住颜色及号码即可。
  地铁车站的运作完全自动化,由电脑控制自动售票机、乘客出入闸口等。到自动售票机前投入硬币,同时按下应付车费的按钮,如有余额,机器会自动找钱,并付给车票。地铁车票有时间限制,扣掉搭地铁所需时间外,若在闸门内逗留超过半小时,车票便自动作废,乘客无法再通过电脑闸门,若想出来,须另外补票。地铁运行时间是早6点至晚12点。

 

新闻出版
  英文报有《海峡时报》《商业时报》《新报》;华文报有《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马来文报有《每日新闻》;此外还有泰米尔文报《泰米尔日报》。广播电台于1936年开播,1959年1月起以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广播。新加坡广播电台拥有并经营12个国内电台和3个国际电台。新加坡电视机构拥有并经营2个频道,一个播送华文节目,另一个播送英文节目,每天播送24小时。12电视私人公司经营2个频道,一个主要为马来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务,另一个主要播送体育及文艺节目。1995年有线电视网开通,用户可接收30多个频道、10余个国家的电视节目。1995年开通卫星电视。

 

对外关系
  立足东盟,致力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印度等重要国家的合作关系;奉行“大国平衡”,主张在亚太建立美、中、日、俄战略平衡格局;突出经济外交,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已与新西兰、日本、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澳大利亚、美国、约旦、韩国、印度和巴拿马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新西兰、智利、文莱签署了首个地跨三个大洲的自贸协定,并与巴林、埃及、科威特和阿联酋就商签双边自贸协定达成共识。倡议成立了亚欧会议、东亚——拉美论坛等跨洲合作机制。2004年提出建立“亚洲——中东合作对话”构想,首届会议于2005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积极推动《亚洲地区政府间反海盗合作协定(RECAAP)》的签署,根据协定设立的信息共享中心于2006年11月正式在新成立。共与17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斗争,积极配合美国在全球及本地区的反恐行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反恐合作,逮捕了多名与“基地”组织有关的“伊斯兰祈祷团”成员。

  明确支持美英对伊拉克动武,战争期间向美军开放领空并允许美军使用其后勤设施。伊战后,积极参与伊拉克重建,帮助伊训练警察部队,并向伊派出192名维和士兵。

  较为关注朝核问题,担心局势恶化破坏亚太稳定,威胁新加坡的安全,支持中国等有关各方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所做的努力。

  开始重视中东地区局势,希望冲突各方保持克制,欢迎8国集团要求各方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危机的呼吁。

【同我国的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两国于1990年10月3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杨尚昆主席(1993年)、江泽民主席(1994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995年)、李鹏总理(1997年)、朱镕基总理(1999年)、胡锦涛副主席(2002年)、李岚清副总理(2002年)、吴邦国委员长(2005)等先后访新。黄金辉总统(1991年)、李光耀总理(1990年)、吴作栋总理(1993、1994、1995、1997、2000、2003,2004,2005,2006,2007年)、王鼎昌总统(1995年)、纳丹总统(2001年)、李显龙(副)总理(1995、2000、2005、2006,2007年)先后访华。李光耀于1991年改任内阁资政后,已20余次来华访问或出席有关会议。
  2006年,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4月)、内阁资政李光耀(5月)分别访华。7月,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赴新加坡参加国立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仪式。8月,两国成功召开“中国——新加坡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中国与新加坡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双方同意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框架下启动中新自贸谈判。11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来华出席“中国——东盟”纪念峰会并顺访粤、川、贵三省。
  2002年4月胡锦涛副主席(时任)访新期间,与吴作栋总理就加强两国在高科技、中国西部开发、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才交流等四个重点领域合作达成共识。2003年11月吴作栋总理访华期间,双方决定将新加坡参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增列为新的合作重点。
  两国外交部自1995年起建立磋商机制,迄今已举行5轮磋商。两国除互设使馆外,新加坡在上海、厦门、广州和香港设有总领事馆,在成都设有领事馆。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新加坡是中国第二大海外劳务市场和第四大工程承包市场,对华贸易和投资均占东盟国家首位。中国是新加坡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马来西亚、美国和欧盟。双方重要合作项目有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工业园和大连港集装箱码头等。新加坡与中国山东、四川、湖北、浙江、辽宁等省份分别建有经贸合作机制。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新贸易额408.5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31.8亿美元,进口176.7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新来华投资项目15556个,实际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以实际使用外资累计金额计,新加坡是中国外资第七大来源地。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12亿美元。2006年,中国企业在新共签订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及生产合作合同总额132.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8.4亿美元。
  1999年10月,中新签署“经济合作和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了两国经贸磋商机制。双方还签署了“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漏税协定”、“海运协定”、“邮电和电信合作协议”、“成立中新双方投资促进委员会协议”等多项经济合作协议。

  三、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
  两国在人才培训领域的合作十分活跃,主要项目有中国赴新加坡经济管理高级研究班、中国市长赴新研讨班、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新考察、两国外交部互惠培训项目等。2001年起,新方定期派中高级官员团访华。2004年5月,双方决定成立“中国——新加坡基金”,支持两国年轻官员的培训与交流。
  1992年,两国科技部门签署“科技合作协定”,次年建立中新科技合作联委会。1995年成立“中国——新加坡技术公司”,1998年设立“中新联合研究计划”,合作项目共计18个。2003年10月,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驻新代表处正式挂牌成立。
  1999年,两国教育部签署“教育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及中国学生赴新学习、两国优秀大学生交流和建立中新基金等协议,中国15所高等院校在新开办了20个教育合作项目。目前中国在新各类留学人员达3万余人
  1996年,两国文化部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年,两国政府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项目每年逾200起。双方在文化艺术、图书馆、文物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此外,两国在卫生、旅游、宗教事务、交通运输等方面也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四、重要双边文件
  1990年10月3日,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和新加坡外交部长黄根成在纽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2000年4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华期间,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小康。馆址:150 Tanglin Road, Singapore 247969。办公室电话:(0065)64180246;商务处:64121923;领事部:64180343。

  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Chin Siat Yoon)。馆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秀水北街1号。电话:65321115。

【同美国的关系】1966年4月4日建交。美是新第三大贸易伙伴。2006年3月,美国土安全部长迈克·切尔托夫访新并签署《国土安全科学与技术合作意向书》,根据意向书,新美双方将致力于签署《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4月,新警察部队与美国纽约市警察部队签署为期三年的《双边训练与交流协定》。5月,教育部长尚达曼访美。6月,国务资政吴作栋访美。9月,内阁资政李光耀访美。11月,美总统布什访新。

【同日本的关系】1966年4月26日建交。2006年4月,新与日本将2006年定为“观光交流年”,以纪念两国建交40周年。5月,内阁资政李光耀访日并同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举行会见。6月,日本明仁天皇与皇后对新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日新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7月,日本外务省高级副部长盐崎恭久访新并出席第六届日本——新加坡研讨会。8月,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新对小泉纯一郎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感到遗憾。9月,总理李显龙致信祝贺安倍晋三当选首相。1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首次以首相身份同总理李显龙举行会见。12月,日本外长麻生太郎访新。

【同俄罗斯的关系】1968年建交。2006年1月,俄联邦议会主席米罗诺夫访新。3月,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长格列夫访新并出席“俄罗斯——新加坡商业论坛”活动。6月,俄总统顾问维克多·伊万诺夫访新。8月,贸工部长林勋强访俄并同俄经济发展及贸易部长格列夫签署《新俄经济区合作备忘录》。9月,国防部长张志贤访俄。11月,新经济发展局与俄经济特区联邦管理代表处签署意向书,俄在新设立第一家企业孵化中心。

【同马来西亚的关系】1965年9月1日建交。马是新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关系曾一度因水供、填海、白礁岛主权等问题出现摩擦。2006年1月,马最高元首赛西拉杰丁访新。5月,国防部长张志贤出席在马举行的首届东盟国防部长会议并同马总理巴达维会见。8月,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尚达曼访马。9月,交通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林双吉访马。

【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1966年1月1日建交。2006年3月,外长杨荣文、总统纳丹先后访问印尼。5月,环境与水资源部长雅国访问印尼并出席第二届新印尼环境伙伴关系会议及第四届东盟环境年开幕式。6月,总理李显龙访问印尼并与印尼总统苏希洛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8月,交通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林双吉、国防部长张志贤、内阁资政李光耀先后访问印尼。9月,印尼总统苏希洛访新并出席第六届福布斯环球总裁大会。11月,新印尼联合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印尼召开。12月,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尚达曼访问印尼。

【同其它东盟国家的关系】2006年1月,外长杨荣文访柬。2月,外长杨荣文访菲。3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访新。4月,外长杨荣文率团访问文莱,出席第12届新—文互访活动。5月,文莱王储比拉访新并出席《新文共同打击跨境犯罪及加强警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字仪式。9月,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尚达曼访问越南并出席第13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总理李显龙访问越南并出席越—新工业园开发十周年庆祝活动。10月,总理李显龙致信祝贺素拉育受委为泰国首相,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尚达曼访问菲律宾。11月,泰国临时总理素拉育对新进行介绍性访问。12月,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访问越南并签署《防止并应对跨国犯罪合作协议》,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尚达曼访问泰国和柬埔寨并同泰方签署《新泰教育合作协议》,柬埔寨常务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访新。

【同印度关系】1965年建交。2006年1月,国务资政吴作栋访印。2月,印度总统卡拉姆访新。10月,人力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访印,印度国防部秘书谢卡·德特访新并与新方共同主持第三届新印国防政策对话会,双方高级官员召开首次国防科技常务委员会会议。11月,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长维文率议会代表团访印并出席“印度—新加坡议会论坛”。

【同韩国关系】1975年建交。2006年5月,内阁资政李光耀访韩并接受高丽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7月,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首次以外长身份访新。11月,财政部兼交通部政务部长陈惠华访韩并出席第3届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交通部长会议。

【同澳大利亚的关系】1965年建交。2006年6月,总理李显龙首次以总理身份访澳。11月,国防部长张志贤访澳。

【同欧洲国家的关系】重视同欧洲关系。欧盟是新第二大贸易伙伴。2006年2月,立陶宛总统阿达姆库斯访新。3月,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访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新。9月,人力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访问德国并出席首届亚欧劳工部长会议,总理李显龙访问英国,内阁资政李光耀访问法国。10月,捷克总统克劳斯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欧盟对外关系执委会委员贝尼塔·费雷罗·瓦尔德纳访新并启动双方签署伙伴与合作协定的谈判,斯洛伐克总统加什帕罗维奇对新进行国事访问。11月,内阁资政李光耀访问法国,国务资政吴作栋访问意大利、梵蒂冈、斯洛伐克和奥地利。

【同中东国家的关系】重视发展同中东国家的关系。2006年1月,内阁资政李光耀访问卡塔尔和阿联酋。3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对新进行工作访问,新同利比亚建交,内阁资政李光耀访问沙特,贸工部长林勋强访问埃及。4月,国务资政吴作栋访问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沙特王储、副首相、国防及航空部长苏尔坦访新并出席《新沙投资保障协定》、《新沙贸易合作协定》和《新沙政治协商协定》的签字仪式,卡塔尔第一副首相兼外长哈马德访新并就成立新卡高层联合委员会与新方达成一致。5月,总理李显龙致电祝贺奥尔默特正式就任以色列总理。外长杨荣文访问阿曼和卡塔尔并出席在卡举行的第五次亚洲合作对话会。8月,阿曼贸工部长马克访新并出席“阿曼—新加坡商业论坛”。10月,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访问卡塔尔并同卡王储塔米姆联合主持新卡高层联合委员会首次会议。11月,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长李文献访问土耳其,纳丹总统对约旦进行国事访问,内阁资政李光耀访问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理李显龙对沙特和卡塔尔进行正式访问。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积极开拓同非洲国家的关系。2006年3月,新同利比亚建立外交关系,贸工部长林勋强访问埃及。5月,埃及外长盖特访问新加坡。7月,贝宁总统亚伊访新。10月,纳米比亚总统希菲凯普涅·波汉巴对新进行国事访问。11月,博茨瓦纳总统莫哈埃对新进行国事访问,新同埃及签署《新埃全面经济合作协定(CECA)意向书》,总统纳丹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新埃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利比亚亚洲事务部长奥柏拉尼访新。

相关行程

相关新闻